乡村振兴学院福地村实践队赴永春县开展“需求+”三下乡调研活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福建农林大学永春乡村振兴实践队于2025年7月16日至22日赴泉州市永春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聚焦“科技赋能佛手茶产业、校地协同助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成效。7月16日,实践队于永春县举行开团仪式,永春县委常委王卫阳出席并寄语要充分利用好科技小院这个优质平台,深入基层,了解茶农需求,将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实际动力;福建农林大学带队老师夏法刚鼓励实践队员要将专业知识融入茶田实践,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用实际行动助力茶乡振兴。

永春县县委常委王卫阳讲话

福建农林大学夏法刚老师讲话

永春县县委常委王卫阳与实践队成员一道合影留念

五天实践期间,实践队深入永春佛手茶科技小院、生态茶园、茶叶加工工坊等区域,走访调研科技兴农成果展示区、绿色种植示范田、茶农合作社、华锋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等典型点位,重点围绕“政策解读、法治护航、科技赋能、产业协同”四个维度,系统梳理永春佛手茶“科技小院+全产业链”发展逻辑。在科技小院,实践队通过政策宣讲清晰勾勒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中农业科技推广要点与国家对地方特色产业的扶持政策轮廓,让茶农精准把握政策红利;在生态茶园与加工工坊,队员们沉浸式学习采摘、摇青、初包揉及足火炒制等核心工艺,深刻理解“采得好,香一半”“包揉三分功,手上出真香”的传统智慧,更见证科技赋能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生;在多方参与的科技小院工作推进会上,实践队与县科协、茶企、种植大户等共同探讨品种改良、绿色种植、智能化加工等科研项目,助力完善科技服务网络,为产业链各环节注入科技动能。

实践队成员在佛手茶种植区采摘茶叶

实践队成员在学习茶叶摇青

实践队在永春佛手茶科技小院精心组织了5场宣讲活动,内容丰富且贴合茶农需求与产业发展实际。首场宣讲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下茶产业发展政策及佛手茶产业价值提升路径,为茶农清晰解读了政策导向与产业升级的方向;随后的法律宣讲,专门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与茶农权益相关的条款展开,还现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让茶农懂法守法的同时,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科技讲座上,队员们详细讲解佛手茶绿色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科研成果及应用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让茶农轻松掌握实用技术;另外两场理论宣讲,分别解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中农业科技推广要点、国家对地方特色产业的扶持政策,以及总结科技赋能茶产业的典型案例、分享周边地区茶产业转型经验,为茶农拓宽了视野、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每场宣讲都互动频繁,茶农们积极提问,队员们耐心解答,切实将知识与经验传递给茶农,为佛手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知识动力。

实践队张嘉宏进行政策解读

实践队赖灵杰进行法律解读

实践队黄勤杰进行病虫害防治宣传

实践队杨雨松进行科技政策解读

实践队杨泓欣进行典型案例分享

在2025年福建永春佛手茶科技小院工作推进会上,永春县科协主席徐志勇与县科协相关人员、茶企负责人、种植大户与实践队成员等多方代表共话佛手茶产业发展。会上,实践队全面汇报了科技小院的建设情况,包括科研项目规划及年度任务书编制等内容,并与专家团队围绕佛手茶品种改良、绿色生态种植、智能化加工等科研项目深入交流。徐志勇在座谈会上部署未来工作,提出强化科技创新、深化产学研用合作等要求,实践队员们表示将按此方向,持续发挥专业优势,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永春县科协主席徐志勇在工作推进会上讲话

实践队成员与永春县科协相关人员交流座谈

图为实践队一行在永春佛手茶生态茶园合影留念

实践队在永春开展实践期间,深入佛手茶科技小院、生态茶园、加工工坊及周边村落等区域,走访调研多个典型点位,围绕“政策解读、法治护航、科技赋能、产业协同”梳理产业发展逻辑,系统梳理出以“科技赋能为支撑、非遗传承为根基、校地协同为纽带、产业升级为目标”的“永春模式”。实践队员纷纷表示,未来将持续跟踪佛手茶产业发展动态,把茶园当实验室,把茶农需求当课题,真正做到懂茶、兴茶、助茶,以青春担当助力乡村振兴。(作者:张嘉宏 | 摄影:杨雨松,陈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