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苏州市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2025年7月14日,王健法学院青桐计划支教团赴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太阳村开启支教活动。
图为团队队旗合影
智启新窗,法润童心
支教团精心打造普法课堂,注重实效。针对四五年级学生,开设“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题课,为孩子们带来了一节生动有趣的普法课。课程内容聚焦“定金”“网络霸王条款”等,以趣味情境解析法律知识,向孩子们讲解了网络购物过程的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以及遭遇纠纷时如何通过合法途径有效维权。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网络购物安全有了更直观、清晰的认识,相信在未来的生活中,这些小小的“消费者”会更懂得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购物工具,既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能守护好自己的权益。
图为支教团成员为孩子们上普法课程
六年级的普法课程以“你的选择,你的未来”主题展开,创新运用“纸团实验”引导学生领悟法律严厉性:课程开始前,支教团成员在黑板上写下“以法护航”四个大字,并要求孩子们在白纸上写下他们对未来的期许。随后,老师将白纸团起来,用力揉皱后再展开。“无论再怎么用力,白纸都无法恢复如初了”一个孩子举手抢答。通过这样的小实验,支教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未成年人犯罪带来的无法挽回的危害。
针对未成年犯罪预防主题,支教团成员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核心内容。他们通过情景剧表演、法治知识问答等形式,让孩子们明白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如何应对校园欺凌、怎样寻求法律帮助。“原来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保护着我们长大。” 一位参与课堂的孩子在课后说道。生动的普法宣讲让法治意识悄然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图4为支教团成员与孩子们在普法课上的互动
巧手探奇,稚趣生妍
支教团深刻践行“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在基础课程之外,精心设计并积极开设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趣味实践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非遗文化体验课程尤为亮眼: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亲手尝试蓝印花布的制作,感受天然染料与棉布交融的魅力;同时沉浸于漆扇制作,见证流动的漆彩在扇面上凝固成独特的艺术。这些沉浸式的手作体验,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动手能力,更让他们在指尖触摸与实践中,零距离感知传统工艺的精妙与匠心,深刻领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价值,从而由衷生发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尊重、珍视与文化自信的萌芽。
图为支教团成员与孩子们蓝印花布合影
图为孩子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漆扇合影
除了非遗课程的设计,支教团还精心打造了手工实验课程。在组装光路实验中,学生们动手连接透镜、调整光源,直观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原理,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象化;植物拓印环节,孩子们采集叶片、精心布局、细心敲打,在布帛上永久定格自然的纹理与色彩,感受生命形态之美与印染艺术的结合;刮画创作则让他们在覆盖的深色涂层下大胆刮刻,探索线条与色彩的意外组合,体验即时创作的惊喜。这些动态的手工实践,不仅使学生们融会贯通地掌握了科学、自然与艺术等跨学科知识,更在充满趣味的探索与创造过程中,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细致观察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独特的审美表达力,切实促进了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图为孩子在探索潜望镜原理
图为孩子在制作刮画
图为孩子们在进行植物拓印
青春躬耕,星火传薪
支教团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了教学相长的深意:他们带着知识而来,却收获了更珍贵的感动与成长;他们试图照亮孩子的前路,却被孩子们眼中的光温暖了整个青春。
支教团走出校园、深入基层,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教育,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不仅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知识与梦想的种子,更让志愿者们在奉献中锤炼了品格、增长了才干,让 “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 的精神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团队名称:“汇聚阳光,青幼同行”江西省九江市太阳村留守儿童法治教育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