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青学有Young”实践团前往湖州安吉,开启了一场聚焦青年入乡发展现状的深度调研。实践团以“千万工程”和“两山理论”为指引,深入调研安吉“青年入乡”发展战略,探究青年入乡的动因、挑战及支持体系运行实效,旨在为浙江省打造 1000 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提供决策参考。
精神激励与经济扶持:政策赋能的顶层设计
实践团调研发现,安吉县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出台扶持政策、打造特色活动等举措,为青年返乡创业提供了坚实基础。在与安吉县政府与县委组织部(人才办)朱珏媛、团县委青年发展部钱晶的交流中,朱珏媛介绍,安吉县依托“百千万工程”构建创业空间矩阵,并举办潮流运动赛、乡村音乐节等活动,有效激发了青年创造力,丰富了其精神文化生活。钱晶表示,未来将深化与青年的联结,通过组建兴趣社团增强归属感,为返乡创业提供更坚实的后援。
实践团认为,这些政策不仅汇聚了青年创客,还驱动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发展,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
图为实践团在安吉县政府与县委组织部、团委同志座谈。许静怡 供图
平台搭建与产业孵化:中观赋能的创新范式
实践团深入调研了安吉的乡村产业,发现企业创新与村庄统筹经营为乡村产业注入了新活力。例如,湖州安吉和茶生物有限公司通过现代微生物技术将“菌”与“茶”结合,不仅培育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还为传统茶业开辟了高附加值新赛道;“小瘾·半日村”民宿集群村落通过资源整合和场景创新,实现了多方共赢;余村则凭借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了当地居民增收致富。
实践团得出结论,企业创新与村庄统筹经营是驱动乡村产业升级的关键,为各地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图为实践团在安吉和茶生物有限公司了解金花和茶产品。林靖涵 供图
创意引领与躬身实践:微观主体的创业图景
实践团调研了多位青年主理人,发现他们以创新思维和专业素养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与安吉数字经济人才孵化基地的周凤波的座谈中,实践团了解到他通过“培训—孵化—扶持”一体化模式,为青年提供了全链条支持,该模式不仅降低了青年创客的创业风险,并为 乡村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鲁家村盈元农场主理人朱冰倩向实践团讲述了她返乡创业的故事,她融合传统茶业与文旅体验,为村民提供技能培训。她的故事不仅彰显了青年创客的无限潜力,更开拓了乡村发展的新思路。
另外,实践团还拜访了“山外儿的山”柴窑披萨咖啡馆的主理人陈国超,了解到陈国超夫妇通过社交媒体精准触达年轻客群,打造了文旅新业态。实践团认为,这些青年创客不仅圆梦乡野,还成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图为盈元农场主理人为实践团介绍三产融合模式。符欢 供图
青春奋斗绘就乡村新画卷
此行,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与问卷调研,系统梳理了青年入乡的动机、职业发展、政策获得感及生活融入度,凝练出吸引青年返乡的“安吉经验”,并形成针对性建议。
图为实践团合影。王越颐 供图
实践团认为,“千万工程”和“两山”理论为安吉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政策支撑,政策引领、企业赋能与青年创客的积极参与共同描绘了乡村发展的美好未来。本次调研不仅为安吉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其宝贵经验也将激励更多青年投身乡村建设,以青春之笔书写新时代的乡村华章。
(作者:林靖涵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青学有Young”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