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暖护践初心,青春赋能养老情”。7月3日,西安培华学院“银龄暖护,情系三秦养老”暑期实践队的10名队员,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奔赴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开展为期10天的养老服务实践活动。队员们聚焦当地老年群体养老需求,通过养老调研、助老服务、政策宣讲等行动,助力提升乡村养老质量,为银发群体幸福生活注入青春力量。
养老调研:摸清乡村养老底数
抵达漩涡镇首日,实践队分为3组,深入村落开展养老调研。在群英村,队员们走进75岁的张奶奶家,她独自居住,子女在外务工。“平常就自己做饭、种地,身体不舒服了,就盼着村医来看看。”张奶奶缓缓说道,队员们认真记录下老人的居住环境、健康状况、养老需求。
在发扬村养老服务中心,实践队与管理员交流,了解到中心可提供日间照料、简单医疗服务,但存在专业护理人员不足、活动设施老旧等问题。“目前全镇60岁以上老人有2300余名,空巢、独居老人占比超40%,养老服务体系还需完善。” 漩涡镇民政办工作人员向实践队介绍情况,这些数据让队员们深知乡村养老工作的迫切性。截至调研结束,实践队累计走访老人120余户,收集有效问卷180份,初步形成《漩涡镇乡村养老现状调研报告》 。
图为团队成员崔晓戈询问老人生活状况。谢琳 摄
图为团队成员陈昊楠向工作人员了解养老政策。李艳 摄
助老服务:传递青春暖老温度
7月4日起,实践队开展系列助老服务。在金星村,队员们为老人打扫房屋、陪老人唠家常,82岁的李爷爷拉着队员的手说:“好久没这么热闹啦,你们来陪我说话,心里亮堂多咯。” 医疗专业的队员还为老人测量血压、讲解夏季养生知识,教老人做简单的养生操。
在上七村养老服务中心,实践队组织“银龄欢乐汇”活动,陪老人聊天、折纸、做手语操。队员们教老人用彩纸折出帽子,70岁的王奶奶拿着折纸作品笑开颜:“我这把年纪还能学新花样,真高兴。”服务期间,队员们注重细节,发现老人行动不便,就主动帮老人打饭、搀扶老人散步,用实际行动温暖老人晚年。
图为教老人折纸帽子。李艳 摄
图为团队成员温雪椒帮助老人使用手机。李艳 摄
政策宣讲:普及养老惠民知识
7月6日,实践队在漩涡镇集镇社区文化广场开展了养老、普法、推普等一系列主题宣讲。如“守护银龄岁月,共筑养老暖巢”的养老宣讲会。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人和村民讲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高龄补贴、长期护理保险等政策。“年满80岁的老人,每个月能领高龄补贴,大家可以到村委会咨询申请……”队员汪胤睿拿着政策手册,耐心为村民解读。
现场还设置问答环节,针对村民提出的“养老保险怎么缴费更划算”“失能老人护理补贴怎么申请” 等问题,队员们结合政策文件和实际案例,一一解答。“这些政策以前不太懂,听你们讲了清楚多啦,谢谢你们哟。”村民李大叔听完宣讲,满意地说道。此次宣讲覆盖群众200余人,发放政策手册300余份,助力养老惠民政策走进乡村、深入民心。
图为团队成员汪胤睿向老人进行普法宣讲。谢琳 摄
图为团队成员崔晓戈向老人进行养老宣讲。谢琳 摄
图为团队成员和工作人员为老人答疑。李艳 摄
探索路径:共探养老服务模式
实践队还与漩涡镇政府、各村基层干部、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座谈,探讨乡村养老服务优化路径。“可以探索‘互助养老’模式,组织低龄健康老人帮助高龄、失能老人,同时链接社会资源补充服务力量。”实践队指导老师李晶提出建议。
副队长秦东兴向镇里提议:“我们可以协助搭建‘银龄互助’ 志愿平台,还能利用高校资源,开展远程养老护理培训。”目前,实践队已与漩涡镇达成合作意向,后续将协助完善养老服务志愿体系,推动高校知识资源与乡村养老需求对接,助力构建更具活力、更可持续的乡村养老服务模式。
图为团队队长秦东兴和工作人员交谈。李艳 摄
图为宣讲结束后合照。李艳 摄
结语:青春续航,守护银龄幸福
10天的实践,西安培华学院实践队用行动贴近乡村银发群体,读懂养老需求。队员们明白,乡村养老关乎无数老人的幸福晚年,更连着乡村振兴的温度。“我们会持续关注漩涡镇养老工作,用青春智慧助力完善乡村养老服务,让银龄岁月更温暖。” 谢琳在实践总结时坚定表态。未来,实践队将深化调研成果,形成完整养老服务建议报告,为汉阴县乃至三秦乡村养老事业发展,贡献培华学子的青春担当,让养老暖流持续涌动在乡土大地。(作者: 汪胤睿 李星洁 崔晓戈)